物理治療服務

宗旨

按每位學生的體能需求,安排合適的治療和訓練,並將物理治療的元素融入學校教育和日程中;培養學生對各種體能活動的興趣和習慣,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學校和家庭生活,建立正面的人生觀。

 

主要工作

  1. 為學生進行個別評估,訂定學生個別化的治療目標及進行個別或小組治療;
  2. 透過跨專業團隊協作,設計學生個別化學習計劃;
  3. 安排適切的治療項目於課室內及各日程時段,如企架站立訓練、伸展運動、步行及位置轉移訓練、體重控制計劃等;
  4. 透過跨專業治療團隊協作,為學生訂制合適的社區訓練,提升學生的社區生活技能,如乘搭交通工具、購物、使用社區設施、路線規劃等;
  5. 設計及協調全校的早操活動;
  6. 透過跨專業團隊協作,將不同的治療元素融入課堂學習中,如參與習作程序的課堂設計和施行,讓教育與治療、體能訓練有效整合;
  7. 參與課室家具及環境的設計;
  8. 積極與體育科合作,為學生提供參與不同體育活動的機會和相關訓練,如馬拉松、騎術活動、跳舞表演等,培養他們的運動興趣和習慣;
  9. 為學生安排訂造矯形器或座墊;
  10. 透過家訪及家長培訓,為家長提供專業意見,使治療延伸至家中;
  11. 參與學校各行政組別的工作,如校政組、引導式教育核心小組、活動組、玩具圖書館、培育組、校舍發展組、職安健組等,就不同行政事務提 供專業意見;
  12. 提供職業安全及健康培訓予校內員工,如手部及腰背護理知識、扶抱技巧、治療儀器簡介等。
個別治療
物理治療師按個別學生的需要,提供針對性的治療,如步行訓練、呼吸訓練、站立及動態平衡訓練、協調及敏捷度訓練等,亦會根據學生的日常生活需要制訂個別化功能性訓練。
早操
按體能分組,由物理治療師設計合適的活動模式。
家具、座椅、輔具設計

按學生的體能及坐姿需要,由物理治療師度身安排合適的課室家具及輔具,如坐椅、助行器具、升降枱,並設計使用安排。

習作程序
習作程序是教育與治療的整合,物理治療師把體能的訓練元素融入認知學習,配合跨專業團隊的協作,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課堂學習。
日程
物理治療師參與整日的流程設計,透過加入物理治療元素,學生能時刻有練習的機會,並使治療訓練更生活化,讓學生能於日常生活中應用所學。
伸展運動
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拉筋訓練。
社區生活訓練
為學生訂制合適的社區訓練,引導學生體驗各種社區生活,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能,如乘搭交通工具、過馬路能力等。
家訪
家訪學生,實地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,提供專業意見,使治療延伸至家中。
騎術訓練
與騎術學校合辦騎術訓練班,讓學生體驗策騎及練習正確坐姿。
體育發展
與體育科合作,發掘學⽣在體育運動上的興趣與潛能,致力提供參與校外體育活動的機會。
小組治療

物理治療師按學生的體能,設計不同的小組治療,提供多樣化的治療體驗。

連結

 
被動拉筋指南Passive Stretching Guideline

 
跳繩樂 (康文署普及健康運動 )


健康資訊 – 活力Keep Fit篇 (衛⽣署學⽣健康服務)

Top